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乡的歌】“家乡的歌”工作坊
首页>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文化产业 > 正文

【家乡的歌】“家乡的歌”工作坊

来源:幸会音乐2022-11-16 16:51

  序言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这是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于1999年8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上的大会主旨发言题目,这既是一个教育理念,更是一个哲学命题。这看似教育口号的背后,隐含着这样的反思: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们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还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吗?

  自20世纪初学堂乐歌兴起至今的一百多年发展历程,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在让孩子们“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又有哪些教训值得总结?尤其是自21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我国非遗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以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的我们,能够为让学生们都 “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做出哪些努力呢?近期工作坊,将有民间歌者、非遗传承人、职业歌者、群文工作者以及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和专家学者一道,共话“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这个话题。

  本系列将推出:

  陕北民歌专题

  都说民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由无数代、无数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所创造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一个字——真,意即真人、真心、真情、真意。诚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言,世上“但有假诗文,而无假山歌”。作为中国被采集最早、数量最丰厚、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区域民歌之一,陕北民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劳动人民用拦羊的嗓子回牛的音腔吟哼喊吼出的山野里巷之曲。陕北人民的生存处境为陕北民歌着上了浓重的苍凉、悲情的色彩。

  说到陕北民歌,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信天游,把信天游视为陕北民歌的代名词。事实上,广义上的陕北民歌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等。 由于历史上的陕北环境闭塞、交通不便,使得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蕴藏很少被外界了解。直到20世纪30年代红军进入陕北,特别是1938年延安“鲁艺”成立后,当时的鲁艺音乐系师生便开启了收集、记录以陕北为中心的陕甘宁民间歌曲的活动,直接从老百姓口中采录收集民歌,如:《拥军花鼓》《刘志丹》《打南沟岔》《秋收》《绣金匾》《东方红》等。虽然当时整理记录下来的民歌数量不多,但其开创意义非同一般,以至于自此以后的陕北民歌不断与时俱进,在每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新的经典曲目流传。

  陕北因黄土高原而有着独特的黄土地文化。2008年,陕北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不仅是黄河和黄土地的产物,更是黄河文化和黄土地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所形成的中华文明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

  本专题工作坊,将由来自基层民间的民歌爱好者、群文系统群众文化工作者、专业音乐院校教师、专业院团职业歌者一道,共话“陕北民歌”。

  让我们共同期待!

  第一期 :来自黄土地的歌声

  特邀嘉宾

  第二期:“活”在博物馆里的陕北民歌

  特邀嘉宾

  【乔建中】

【周淋】

【高琳】

  【侯欣余】

  第三期:陕北民歌的前世与今生

  特邀嘉宾

  【李兴池】

  第四期:陕北民歌的当下与未来(一)

  特邀嘉宾

  【杜朋朋】

  第五期:陕北民歌的当下与未来(二)

  特邀嘉宾

  【王二妮】

  主持人:张天彤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湖南省“芙蓉学者”,2021“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民协“山花奖”终评评委、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评审专家,文旅部2019、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节目和论文遴选专家。吉首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内蒙古师大、厦门大学、佳木斯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集美大学、凯里学院、安徽艺术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

  栏目主持:张媚、叶水秀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