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景德镇浮梁 让艺术回归自然(图)
首页>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各地工作站> 景德镇 > 正文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景德镇浮梁 让艺术回归自然(图)

来源:大江网2022-08-19 15:41

  大江网/景德镇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吴晓燕报道:“艺术在浮梁”2022年新展期:“四季的小时光”8月13日在景德镇市浮梁县寒溪村开幕。满眼翠绿的田野中,21件艺术家的作品藏在山间和村庄,与自然融为一体。浮梁寒溪村的无边界美术馆丰富了景德镇的文化形态,突显景德镇的文化自信与开放度,为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增光添色。

  “艺术在浮梁”整体设计的思路和日本濑户内海艺术节一致,所有的艺术展品都分布在略微远离尘世的茶园与岛上,部分在室内,部分在室外。也像濑户内海一样,每个展品都可以盖章打卡。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景德镇浮梁 让艺术回归自然(图)

寒溪村和为艺术节而来的游客(奇犽 摄)

  距景德镇市区30分钟路程的寒溪村,一年前,一场名为“艺术在浮梁”的展览,把这个普通的村庄变成了艺术的田野,把普通的村庄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没有屋顶的美术馆”。艺术家们深入村子调研,与村民交流,挖掘村庄故事。从田野到茶园,从旧屋到场院,各类艺术装置点缀在史子园的里里外外。2021年,“艺术在浮梁”举办了春秋两季展览,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的34名艺术家创作了27件艺术作品。除特别展期外,“艺术在浮梁”也保持常规运营。日常生活中,行走村庄,就仿佛走在自然与艺术相交融的“开放式展馆”中。以天为庐、以地为席的无边界美术馆,让“艺术在浮梁”的展览迅速出圈。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景德镇浮梁 让艺术回归自然(图)

马岩松《大地之灯》(奇犽 摄)

  而这里的志愿讲解员,也是被广为称道的一个亮点。60余名志愿者,都是来自当地和周边村庄的村民。他们农忙时采茶制茶,闲时便化身为志愿者,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当讲解员。“讲我们村里自己的故事,那我们当然有自信了!”讲解员胡振兰说。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志愿者们还接受了策展方的专业培训:作品内涵、服务礼节、电脑和手机操作……随着志愿工作的开展,志愿者们不仅对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和游客的交流过程中更加自信、开心。

  2022年8月13日,是艺术节与寒溪村共创的民俗节日“溪望节”。这一天,人们相聚在一起,赞颂当地人整年的辛勤付出。夜幕降临时,去年刷屏网络的马岩松《大地之灯》,再次被点亮。星空之下,与空中燃放的烟花一起,热闹迎接节日的到来。今年的艺术节,在保留和更新2021年的18件作品基础上,新增了3位年轻艺术家的新作。

  90后艺术家甘莹莹,在浮梁的一处村居中,办了一场名为《晒》的摄影展。她用当地新鲜茶叶和村民的老物件,在一块老布上做了一组蓝晒摄影作品。这种古老的物影摄影法,需要在太阳照射下才能显影。最后模仿当地人自制竹竿晾晒衣服的方式,将作品悬挂起来。

【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景德镇浮梁 让艺术回归自然(图)

寒溪村茶园与沈烈毅作品《空游云行》(田方方 摄)

  1996年出生的艺术家时子媛,被当地的鸟鸣与屋檐发出的声音所触动,在一处民居的屋檐下,制作了一件声音装置,她用木头、金属等材料摩擦而产生“叽喳响声”的声音装置。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的、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奇特视听图景。

  周越在“板凳咖啡厅”里展示了一组作品。他收集来承载着人们点滴日常的旧板凳,在周围放置上泥土,和泥土烧制而成的彩色陶瓷。他说:“来自大自然的单纯材料,是在复杂成人世界里最好的表达工具。”

  mafmadmaf延续去年落地的作品,制作了《亚特梁蒂斯Ⅱ》。他受到村民在水稻田劳作场景的启发,在村房中注入代表着“水”的黑球。他还与村民一起,将当地种子、茶叶、和村民自己带来的物品,放入透明小球,之后像播种一样,将透明球安插在黑色“水池”中,等待观众来发现。

  艺术表达五彩缤纷,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创造之美。创造点亮艺术之美,艺术展现创造之魂,艺术与创造交相辉映。景德镇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本土文化,同时借鉴包括东亚日本在内的海外国家艺术创意,推动创意创新,展现创造之美。当前,景德镇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瓷都正全力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成为对外文化展示与交流的新平台。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