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小城故事多 文化香满城
首页>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地方特色 > 正文

小城故事多 文化香满城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05-26 09:38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海棠书巷、非遗小巷、文化合作社等文化景观、服务点在塑造着城市——

  小城故事多 文化香满城

  鲁 鑫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两年,淇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探索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化景观遍布大街小巷

  近两年来,淇滨区坚持“全域统筹、文化引领、突出特色”的原则,在主次干道、街区、游园等重点区域高标准打造书香景观,海棠书巷、光影智慧小巷、科技小巷等特色小巷已成为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打卡地。

  漫步淇滨区海棠书巷,不仅可以偶遇一座座造型别致、不同主题的书屋,还可以欣赏小巷两侧的文化景观。海棠书巷全长423米,整合各类资源,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了新华书店线下店、求知女子书屋、樊登读书会、核桃书店、作家书屋等6个雅致书店。该巷自开放以来,举办了好书分享、诗文朗诵、专家论坛等活动40余次,已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载体。

  非遗小巷在梧桐巷与天山路,以动静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鹤壁市23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遗浮雕形象墙和非遗项目展板均为钢板材质,以仿古红铜漆着色,古香古色,大气稳重。

  位于淇滨区紫槐巷的光影智慧小巷,运用5G智能合杆、智能城市模块、智能家居模块、激光秀、全息投影、城市灯光小品等数十种光电前沿技术呈现绝美的光影与震撼的音效,致力打造鹤壁夜间经济的新地标、打卡地。

  淇滨区按照背街小巷专项提升行动“一巷一特色”的要求,对大伾巷以怀旧为主题,打造“678”特色怀旧小巷,建设成以鹤壁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特色建筑风格和场景主题的体验式情景街区。芝麻官小巷则以牛得草和金不换塑造的芝麻官形象为依托,用声、光、图等形式再现芝麻官这一经典戏剧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感知传统民俗文化的场所。

  “一刻钟公共阅读圈”覆盖全区

  家住万祥·紫竹苑小区的王女士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到离小区不远的桃园公园淇河书屋参加亲子活动。“孩子虽然才2岁多,但特别喜欢看绘本,平时爷爷带她过来看书,周末我带她参加绘画、科学实验等亲子活动。”王女士说,淇河书屋成了全家人的休闲好去处。

  令她感到惊喜的是,上周末她去万达广场某理发店理发时,发现理发店里竟然还“藏着”微书吧。改变王女士休闲方式的淇河书屋和微书吧,都是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扩大服务半径打造的公共文化空间。

  “淇滨区作为鹤壁主城区,村改居后的社区辖域范围较广,仅靠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难以满足居民就近体验文化生活的需求。”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金花表示,针对这一问题,淇滨区聚力打造淇河书屋、微书吧等共享文化空间,形成覆盖全区的“一刻钟公共阅读圈”。

  据了解,淇滨区在群众生活核心区、休闲区和公共服务重点区,规划建设了20座淇河书屋,书屋或以党史教育为特色,或以军事爱国为特色,或以科学技术为特色,或以幸福晚年、亲子教育为特色,同时与市、区图书馆借阅系统对接,实现馆藏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图书通借通还,不断扩大“一刻钟公共阅读圈”辐射半径。

  同时,淇滨区还在大型商超、步行街、社区服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地段且具备市民停留、休息条件的商业门店打造微书吧,满足公众不同地段的阅读需求,打通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淇滨区还开发“书香淇滨”线上阅读小程序,创新线上阅读模式,在全区318个小区、游园、书屋等地点设置“书香淇滨‘网络悦读’”二维码,“即扫即阅、即扫即听”,迅速实现线下到“云上”的转变和升级,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不停摆”的同时,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便捷、实用的文化服务。

  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小翠介绍,“书香淇滨”微信小程序不仅实现了内容的无门槛访问,还定期提供主题化阅读推荐书单,同时还支持用户收藏、分享等功能。

  与此同时,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还通过淇滨文旅数字化微信公众号,与省、市平台互联互通,实现“自下而上”的群众需求反馈途径,做到群众“点单”、政府“配单”。

  乡村文化合作社激发文化活力

  为进一步拓展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大河涧乡牵头成立了毛连洞红色文化研究合作社。合作社由群众自发组织成立,旨在挖掘、宣传毛连洞红色文化。

  像毛连洞这样的文化合作社在淇滨区还有19个,或以书画为主题,或以非遗为主题……

  淇滨区始终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省、市《关于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以乡村文化合作社为切入点,创新建立区级总社帮扶、乡镇分社培育、示范性乡村带动的区、乡(镇)、村三级群众文化结对模式,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淇滨区由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成立区级总社,依托社区基层文化中心,对城区内的剧团、协会、艺术队伍和文艺爱好者进行分类整合,建立涉及音乐、舞蹈、书法、朗诵、摄影、美术、戏曲等8项艺术门类联盟,点对点到乡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同时,依托乡镇文化站对辖区内56支文艺队伍进行整合,培育优秀本土文化人才队伍,挖掘基层文化人才,弘扬乡土文化,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淇滨区近两年积极加强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全区10个乡镇(街道)、75个村、57个社区全部完成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标准建设。每个村(社区)有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一座戏台、一间活动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和一个宣传栏等,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有场地、读书有场所。

  “在践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淇滨区瞄准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顶格推进。”郭金花说,淇滨区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淇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淇滨区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检查。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