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创作红色题材,用心用情,作品才能“圈粉”。创作者要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受到信仰的感召,相信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在创排话剧《铁流东进》的过程中,我对这一点感受很深。
话剧创作首先经历了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在改编季宇小说《最后的电波》的过程中,话剧《铁流东进》更聚焦小切口、小事件,让故事线索更突出:1941年,皖中独立师第三团被日寇围困在白马山,急需通过电台与上级联系,在与新四军战士们朝夕相处中,协助三团的平民发报员李安本逐渐被抗战精神感染,最终成长为一名反法西斯战争的英勇战士。同时,话剧采用多时空叙事,节奏更快、信息量更大,年轻观众更易接受。当代生活与1941年的战场交叉演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突然说自己是烈士,孙子一步步揭开了爷爷隐秘的身份之谜。我们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见证何为抗战精神、读懂何为抗战精神。
我们用600多天“较真”打磨一部戏,将近3万字的剧本改了几十稿,每句台词、每个重音都是反复打磨的结果。这部主旋律话剧受到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肯定,国家话剧院话剧《铁流东进》自4月13日在京首演,开票即售罄。舞台上,饰演新四军战士的演员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19岁,创作队伍以80后、90后为主;舞台下,年轻观众尤其多,不少十几岁的小观众是第一次走进剧场。
对创作者而言,真听真看才有真感受。主创团队去了位于安徽省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实地采风,话剧中性格各异的新四军角色都是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丰满起来的,他们熔成这部戏一浪接一浪的铁流,不断推进主人公李安本的思想觉醒。
用希望点燃希望,是这部戏的“形象种子”。剧中塑造了一批新四军战士的形象:彭大刀想为女儿报仇,小柴火想学会无线电,杜参谋想回大学课堂,顾团长想把三团带出白马山,全团战士都渴望突围东进。这些真实可信的“希望”,支撑起三团的群像。他们有着相同的信仰和目标,却又怀揣着更加具体的渴望。这种真实的质感形成了舞台上有血有肉、性格迥异的“人”。
剧中融合使用方言、戏曲、舞蹈等元素,为不同角色创新表达方式。角色个性怎么更鲜活?坐轿上山的李安本教战士们发电报,我们将“轿子戏”的戏曲程式运用其中,角色在两根竹竿间闪转腾挪。将摩尔斯电码编成发报口诀,有情、有趣。怎么简洁明确交代更深入的人物关系?勤务员小柴火被顾团长收养,两人都是川渝口音,观众一听,便知人物关系密切。这些都是在排练中根据演员个性群策群力、彼此激发的。
无论是简约的舞美,还是一些抒情段落,我们都力求通过新的表现手段,让写意场景浸润诗意。如果情境描摹准确、戏剧张力充足、情绪烘托饱满,不必完全依赖于台词。通过视听的叠加,可以让观众感受更丰富的意境,无声胜有声。
不少观众对话剧结尾一幕记忆犹新,老年的李安本又看到了过去的战友们。“老李你腿好点了吗”“李先生你答应教我发电报的”“师傅,后来你‘飞锤’的称号归我了”……他们说完,挥手和老李告别。这一幕让我联想到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延年、陈乔年的回眸。观众感动的戏剧前提,是陈独秀目送儿子去上学的温馨场景。在父亲的注视下,他们慷慨赴死、从容就义,怎么会不让人记忆深刻?有情感浓度的“名场面”,需要扎实的情节铺垫。
全剧结尾,牺牲的新四军战士们站成一排,背光的剪影宛若浮雕,李安本的孙子终于明白了爷爷想给当年的战友发的电报是“这盛世如你所愿”,观众们的内心情感在最后一刻被点燃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想表达的是永恒而朴素的主题:对和平的渴望、对情义的守诺、对生命的守护。剧中反复合唱的《新四军军歌》与不间断的电波之音寄托着真情与大义,红色电波激荡抗战精神。
对创作者而言,与作品共同成长是很幸福的。作为戏剧导演,我参与了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有幸跟随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学习锻炼,也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完成了《铁流东进》的创作。
我真切感到红色题材作品的魅力,更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我曾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饰演邓中夏。在筹备《铁流东进》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扮演李安本的演员侯岩松和田征也在排这部剧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对我说:“真心受到了信仰的感召。”饰演小柴火的00后演员张真源说:“小柴火手里的一盏灯,照亮了小柴火,也照亮了我自己。”
创作红色题材,用心用情,作品才能“圈粉”。从《觉醒年代》到《铁流东进》,无不证明了红色题材对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创作者要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受到信仰的感召,相信信仰的力量,也要更加关注和相信年轻观众的审美。00后观众在观剧后写下“李安本的‘梦’可以再长一点,那些长眠于1941年的烈士们可以盛放更多笑容”这样诗意的评论,令人感动。
目前,《铁流东进》这个话剧作品还有很多不足,它需要继续打磨、不断成熟。认认真真地把剧排好看,是所有创作者的努力方向。
(作者:查文浩,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演员;本报记者王瑨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