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风动画——
传统韵味 时代表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解读国风国潮)
核心阅读
中国风动画并非原样复刻传统文化,更不是点缀式地使用中国元素,而是以符合现代人接受习惯的叙事方式,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新的内涵。
中国风动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推动着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结合,也为中华文化表意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动画,到今年已经100岁了。百年来,中国动画一直深入探索民族化道路,一代代创作者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动画艺术,创作出大量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为世界动画艺术宝库增添新的光彩。近年来,中国动画艺术佳作迭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书写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篇章。
百年追求 勇攀高峰
一部淘汰的摄影机,几捆白报纸,一些电影胶片、洗印药粉,在一间8平方米的亭子间里,万氏四兄弟开始尝试制作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片。功夫不负有心人,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成为中国美术动画片的滥觞。19年后,中国第一部长篇有声动画电影《铁扇公主》面世。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大胆借用、夸张而幽默的人物形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部动画以鲜明的艺术特色震撼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一大批动画作品,更是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数百部动画片中,有30余部在各类国际电影节获得40余个奖项。依托这些令人瞩目的优秀作品,“中国动画学派”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鲜明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动画艺术的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姜子牙》等优秀动画电影接连出现,《中国古诗词动漫》《桃花源记》等一批动画短片在网络平台受到广大网友喜爱,百年中国动画迎来新的高光时刻。这些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深厚底气,通过孙悟空、哪吒、许仙、姜子牙等充满传统韵味的艺术形象,讲述具有现代气息的故事,表达中国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观众与这些“老朋友”在银幕重逢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奔涌向前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别具特色 引发共鸣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新奇有趣、求新求变的艺术特征。它善于以新的美学样式表现文化内涵,带给观众新的文化认知和审美体验。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形成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中国风动画深受瞩目。
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青绿山水、民间剪纸、年画壁画、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视觉语言。《大鱼海棠》中以福建土楼为原型的建筑,《白蛇:缘起》里的八卦图阵、烟雨江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山河社稷图,既给人似曾相识的文化亲近感,又因艺术形象令人耳目一新而激发欣赏兴趣,引导人们走进文化想象深处,获得奇妙的审美体验。
中国风动画并非原样复刻传统文化,更不是点缀式地使用中国元素,而是以符合现代人接受习惯的叙事方式,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新的内涵。《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振作之路、主角江流儿的成长历程,既给孙悟空、唐僧的形象增添了新内涵,又通过对师徒二人关系的重新定位,把西游故事讲出了新意。《白蛇:缘起》里白娘子、小青突破传统民间神话“报恩”的单一维度,以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丰富了观众对这两个人物的认知。《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哪吒是充满自信又淘气活泼的现代孩童,他既延续了传统故事中人物的叛逆性格,又跳出传统神话框架,加入担当责任、把握命运的现代意识。《小门神》里的郁垒、《姜子牙》里的姜子牙,也都充满生活气息,是和观众同欢乐也同忧愁的普通人,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这样的处理,在保留传统形象文化内核的同时,又打破人们对传统故事及角色的刻板印象,在“陌生化”中赋予传统形象新的艺术生命。这些作品在传统韵味和现代情感交融汇通中,以富有现代意识的人物建构,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见,中国风动画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讲的是当下故事,贴合当代观众审美心理,因而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科技助力 深度转化
动画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正是在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创作者将水墨、皮影、剪纸以及戏曲程式、唱腔融入动画艺术中,演绎出动人的故事和画面。几十年前,分层渲染着色工艺的使用,催生出《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当年令人难忘的视听“大片”,同样离不开科技助力。
时代潮流和受众迭代对艺术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数字技术的运用和提升,动画作品的视听呈现更趋流畅,带给人更强烈的沉浸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实景拍摄、动画转化技术的运用,使树林、草地、山谷等场景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为拍摄《白蛇2:青蛇劫起》中“水漫金山”的场景,创作团队前后耗时近3年。当巨浪漫天卷来,光焰四射,小青和白蛇、金色与黑色对撞,水墨韵味和现代动画相辉映,观众如身临其境。《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全片特效镜头占近80%,仅5秒时长的“豹变”镜头就用了两三个月时间打磨;“火莲花融化冰面”画面只有6秒,制作却用了6个月之久。这些反复打磨的镜头、精心刻画的细节,对于推动剧情、烘托情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绚烂的画面、震撼的效果也成为中华美学新的载体和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风动画在技术和艺术上的精益求精。
不断发展的动画技术,不仅带来传播载体、制作手段的变化,还助力动画艺术在内容、形式和美学上的深化拓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风动画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开辟了新的可能。比如,《中国古诗词动漫》系列作品把人物、故事和经典古诗词结合在一起,以事解诗、以诗言理,富有新意。诗中抽象的情感、朦胧的意境被转化为清新细腻的动画画面,达到了融情于“画”、诗“画”互彰的效果。再如,《大鱼海棠》从庄子“逍遥游”的观念中汲取创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等思想融入动画。虽然这些作品在画面制作、叙事技巧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但是为动画艺术与中华文化的深度结合作出了有益探索。
动画中的中国风,是对传统的回望和回味,更是崭新的创造,呈现出新的文化气象。中国风动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推动着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的结合,也为中华文化表意方式和修辞方法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胡一峰,为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