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太平桥旁重现古代惜字炉。(长乐和平街指挥部供图)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沐方婷 记者 余少林
近日,吴航老记忆惜字炉在长乐区和平街太平桥边原址重置,一个距今约200年、清道光年间的惜字炉让古时吴航久远的惜字习俗再次进入人们的眼帘。
在太平桥边,记者看到五层高的惜字炉呈塔式形制,青石结构,内设焚炉。一层刻有精美图案“兽脚”,二层刻有麒麟图案,三层为炉口,四层呈塔式样,五层为葫芦样式,整体风格与太平桥古朴的人文风貌相得益彰。
据相关史料记载,长乐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崇尚知识,以学为荣,文风鼎盛,惜字习俗盛行,凡是写过字的废纸送到“惜字炉”中焚化,称为“敬惜字纸”,形成了一种风俗,长乐的惜字习俗甚至流传到南平浦城等地。
和平街的老人告诉记者,在旧时吴航,每当夜幕降临,总会有拾遗人出现在街头,身背贴有“敬惜字纸”的纸篓,手持火钳,寻觅散落的字纸,若有发现,便极为小心地用火钳将其夹入纸篓;纸篓装满后,他们回到惜字炉旁,将纸篓字纸倾入其中进行焚烧,并将纸灰盛入锦囊。待到黄道吉日,风和日丽之时,吴航社会名流便云集水边,举行隆重仪式,将纸灰洒入水流,为字重回江海母亲的怀抱饯行。
为了重现吴航老城敬惜字纸、珍重文化的传统,长乐和平街指挥部与相关专家曾多次现场勘察、研讨,福州古玩协会顾问陈森林为此捐赠了一个距今约200年、清道光年间的惜字炉,使重置方案成为可能。“希望为和平街尽一些绵薄之力,让旧时吴航的惜字文化能够重现,让更多人感受古人对文字的珍视。”陈森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