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周虹:全是托了闽剧的福
首页>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 各地工作站> 福州 > 正文

周虹:全是托了闽剧的福

来源:福建日报2022-04-13 13:06

  周虹教学生表演。

  周虹演出照

  周虹参加演出。

  周虹  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名单公布,我省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郑春辉入选。本报带您走近这两位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福建是戏曲大省,优秀人才辈出,我有幸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全是托了闽剧的福。这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份责任和鞭策。” ——周虹

  怀揣梦想,坚守艺术路

  周虹来自侨乡福清。“戏比天大,德如地厚”,从1989年走进戏曲殿堂主修青衣那刻起,这八个大字就融入了周虹的骨子里。在校期间,周虹从不偷懒,潜心琢磨每个动作和表情、每句道白和唱腔,用心感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1994年毕业时,恰逢第四届福建戏剧水仙花奖比赛,周虹选择了20分钟的折子戏《昭君出塞》。

  “我在戏里演王昭君。那时,教我这出戏的老师比较严格,要求我文戏武唱,需要唱功、做功并重。我每天上午11点半开始练,鹞子翻、串翻身、三起三绕……一口气20分钟,连续三遍。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功是逼出来的,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周虹的体能就这样练出来了,形体愈发规范,成功获得了她从艺来的第一个奖项“优秀新苗奖”。

  一毕业,周虹就怀揣梦想来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前身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同台演出的都是师兄师姐,一时没机会当主演,她就在舞台上边演边看。

  “笨功夫”成就真功夫。“戏曲这个行业必须是厚积薄发,8小时以外的努力很重要,你在排练厅洒下多少汗水和泪水,一定能在舞台上收获相应的回报。”认准了这个理儿,周虹再苦再累都不言弃。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许多亲戚劝周虹到国外发展。“我学戏整整5年,还没试一试,怎能就放弃?当时就憋着一股劲儿,希望自己能够学以致用。”周虹说。

  这一坚持就到了今天。

  厚积薄发,成就“第一梅”

  新编历史剧《孙尚香》称得上是周虹的成名作,那是她进剧团后第一次参加会演。

  剧中的孙尚香年龄从19岁到50岁,跨越花旦、青衣、老旦等多个行当,那段时间排练紧张,特别辛苦,周虹的嗓子一度哑到发不出声,不得不采取针灸治疗。为了不影响排练的进度,她默默收起了医生开的休假证明,一从医院回来就直奔排练厅。她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演出很成功,周虹也获得了福建省第22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

  梨园行有句老话儿,叫作“救场如救火”。有着扎实功底的周虹,关键时刻都能顶得上去。

  “替戏救场,我算是比较多的,大小角色都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部:《贬官记》我临危救场,从美艳狠辣的艾春兰演到温婉聪慧的张岫玉,《梅玉配》从软萌活泼的小姑演到机智沉稳的嫂子,两部大戏中的人物性格差异很大。这些经历和磨炼,也丰富了我的艺术人生创造。”周虹说。

  2006年,周虹迎来了她艺术生涯中最重要也最有挑战性的一个角色——潘金莲,要将一个怀有简单梦想的青春少女一步步走向沉沦的心路历程展现在舞台上。她勤加苦练,每一个动作都和声腔呼应得恰到好处,凭此角色一举夺得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闽剧历史上第一位梅花奖女演员。

  一路走下来,周虹最想说的就是感恩。

  “我从艺道路上的每一次蜕变,都有赖于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老师等众多前辈和导演的悉心指导,是他们的言传身教帮我系好了第一粒扣子,让我心怀敬畏,努力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周虹感叹道。

  守正创新,打造“四名院团”

  2011年,周虹从林瑛手中接过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的重担。打那以后,她想得最多的,不是个人成就,而是如何才能把非遗闽剧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围绕打造名剧目、名演员、名剧院、名剧种等“四名院团”,周虹和团队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不但使剧院成功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而且创排了以闽剧《双蝶扇》《生命》为代表的优秀舞台艺术精品,不断迈向艺术高峰。

  守正创新,周虹带领剧院打造了大型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生命》,极大拓展了闽剧的题材和表现力。当时为了参加省里的戏剧会演,不间断地排练了100多天,周虹不仅是主演,戏份多,还担任着剧目出品人和传承人的身份,疏导青年演员的困惑,得空还要现场和导演商讨排练和工作行程等,根本顾不上休息。

  “虽然当时项目实施过程蛮艰辛的,但我们还是熬了过来,最终该剧喜获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实现了福建戏剧该奖项的六连冠。”周虹笑言。

  “闽剧虽是地方戏,但包容性强,艺术样式与时俱进,很有代入感。去年,我们大胆起用‘90后’‘00后’年轻人,由他们挑大梁,年轻观众沉浸其中,会随剧情又哭又笑。”周虹举例说,以前“角儿”唱得酣畅淋漓,戏迷才叫好,闽剧现代戏则以故事递进为主,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崇德尚艺,闽剧焕发新活力。“闽剧常演常新。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深知重任在肩,将坚持守正创新、匠心传承,努力探索传统闽剧的当代表达。”周虹说。(本报记者 树红霞)

[ 责编:田媛 ]
阅读剩余全文(